表格下载 | 校长信箱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视窗 > 教学科研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改试点工作总结
作者:教务处 发表日期:2011年10月12日
球王会·(中国)官方网站-QIUWANGHUI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改试点工作总结
汕头市滨职业技术学校
 
        我校自200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学校以来,积极组织教学管理干部及计算机教研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及《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制定改革时间表并狠抓落实,现就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专门化课程改革
        学校根据《指导方案》的要求并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进“2+1(0.5+0.5)”办学模式,学生入校两年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三年级进行分流学习,满足了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需要,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按照《指导方案》的要求开齐了文化课,开足了专业课,实训课占总课时的比例达55%。将《信息产品营销》课程列入专业通用课,并根据本地区产业岗位需求实际为计算机应用专业设定了“动漫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计算机信息管理”等3个专门化方向。并根据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势并结合产业岗位需求,将“专门化方向课程”归纳为“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动画片与多媒体制作”、“网络编程与网站建设”、“网络建设与施工”四大课程包。根据不同的专门化方向搭配课程包,课程包所含课程对应该专门化方向的不同工作岗位,学生完成课程包学习后可以获得对应的专业工作能力,这样既促进学生专门化能力的构建又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附表1: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结构(略)
附表2:专门化方向课程包(略)
 
二、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改革
        为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职业能力,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改革要求,我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改革。在实施中采取了“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首先在专业部教师中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征询,并通过专题研讨的形式在教师中形成共识。然后向学生进行宣传告知,并在2009级计算机专业班进行试点;最后推广运用。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新评价方法有效提高了本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计算机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及效果。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个别教师没有及时抽检作业并点评,未能有效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因而影响了评价的效果等问题。我们将继续在教学实践中充实完善教学评价方法,根据新教改的指导思想,坚持“做中教,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为不断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成效而不断努力。
附表3:评价结构表(略)
附表4:过程性评价成绩表(范例) (略)
附表5:2008、2009、2010级专业课成绩比较(略)
附表6:2008、2009级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成绩比较(略)
 
三、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在重视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还重视对实训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为解决实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管理难这一老问题,学校在此次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中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开发一套《实训教学辅助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上机管理系统”、“实训作业(考试)收发系统”、“理论考试管理系统”三大功能模块。其中“上机管理系统”能将每位学生初次登录注册的个人信息和他使用的计算机的硬件信息捆绑形成“座位表”,并对应到服务器的磁盘空间。解决实训教学中学生座位管理的问题,并为后两个模块的功能实现提供基础;“实训作业(考试)收发系统”能协助实训课教师进行作业(考试)收发,让每位学生只能登录到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进行下载和上传。在一定程度上能杜绝抄袭现象;“理论考试平台”包括题库模块和考试模块,可以让实训教师轻松地建立题库和编制不同章节和难度的考题,并运用考试模块实施上机理论考试,同时还具备客观题自动评卷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该系统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来减轻实训课教师负担,提高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学校结合《实训教学辅助管理系统》的开发开展了以如何运用《实训教学辅助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实训教学管理的专题研究,使专业教师们统一认识,运用软件的强大功能进行更加有效的实训教学。
 
四、重视师资培养,打造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课程安排和师资调配上,有意识地将计算机专业教师按照专业建设的大思路,按专门化方向进行引导和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并通过有计划的梯次组织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各级竞赛的辅导,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叶葵花、郑春华老师获得省计算机技能竞赛优秀辅导教师,林敏、林捷获得市计算机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也积极安排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陈南泥、郑嘉颖、王伟文、陈锋等老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庄小贤等近十位老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此外,学校还邀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送教上门,向老师们讲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新的教学理念和做法。邀请汕头蓝凌、汕头电信等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老师们进行网络设备的培训。
 
五、不断加强的硬件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了设备保障
        学校注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备的建设,近年来投入资金100多万新增了“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多媒体技术实训室”、“无线网络技术实训室”、“办公软件实训室”等一批专业实训室。现有专业实训室15间,面积1963.7平方米,设备840台套,设备总值380多万。软硬件实训设备充足,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充足的设备保障。
 
六、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屡获新功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多次代表汕头市参加省中职学校计算机各类竞赛,几年来有50多人次在全国、省的各类计算机技能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全国总决赛中分获二、三等奖;在广东省首届、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中,我校学生分别获得电脑编程、程序设计、排版编辑与图像处理等项目的二等奖;陈树生获2008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动画片制作“三等奖”; 陈宏达获2009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动画片制作“三等奖”;蔡晓东、陈宏达分获201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视频处理技术“三等奖”和“优秀奖”。杨晓昕获2011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图像处理“二等奖”。在2009年汕头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 “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95%。近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还有十几位学生被评为汕头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其中,罗晓丹、张鉴华、廖旭邦被评为广东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
 
七、教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近几年组织该专业教师跟踪新技术进行市场调研,编写教材。目前出版的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处理》(广东教育出版社)、《AutoCAD2004中文版应用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原子能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集与实验指导》(原子能出版社)、《信息产品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商务办公软件与设备应用实训教程》(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学校还根据专业课实训的要求,组织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教师,根据专业课实训要求编写了5门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训指导书。教材内容强调行业岗位上的实用性、适用性,突出了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该专业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近几年先后共有十多篇论文在全国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电子信息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上获奖,多篇论文发表在《职教论坛》、《计算机教与学》、《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汕头教育》等杂志上。专业教师参加了省电教馆的《城域教育信息网教学功能开发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并发挥主要作用。2010年课题《信息技术实训教学辅助管理系统》获市级立项审批,目前研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尽管课改试点工作已到一定的阶段,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适时更新专业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教学模式、方式、手段也要不断与时俱进。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教改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绚丽。
 
                                                                                                                         2011-10-12